位于广东省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东面的连樟村,2016年被核定为广东省定相对贫困村。近年来,该村创新思路,积极利用社会力量,引进扶贫企业投资50万在村里建起了900多平方的玩具装配车间,村民负责流水线上的装配生产,用工高峰期时超过100人在车间工作,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,每月最高能领到3000元的务工收入。本报记者 郑可欢 文/图
位于广东省清远英德市石灰铺镇的勤丰村,根据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引进茶业公司,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+金融+基地+贫困户”的扶贫模式促进农民增收,打造了“一地生五金”的扶贫模式,“五金”包括租金、务工收入、经营性收入、资产性收益和扶贫爱心基金。图为当地贫困户在入驻企业的茶园采茶,每年务工收入可达2.88万元。本报记者 郑可欢 文/图
2019年5月,广东省清远英德市连樟村在碧桂园集团的帮扶下,引进了现代科技示范园项目,采用“公司+农户+基地”模式运营,通过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培育西瓜、青瓜、草莓等作物,不仅让村民开了眼界,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。20多位村民成为示范园的固定工人,告别了日晒雨淋的劳作,成为了一天工作8小时、每月休息两天的新型职业农民。图为连樟村的村民在示范园的西瓜大棚工作。本报记者 郑可欢 文/图